行業新聞

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下)

發布日期:2021-04-28

內容

五、統籌能源與(yu) 生態和諧發展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落實管行業(ye) 必須管環保的責任,統籌推進能源資源開發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不斷推動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充分發揮規劃引領和政策推動作用。加強規劃謀劃,突出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相關(guan) 的能源發展目標和任務,明確能源結構優(you) 化調整目標,強化能源規劃與(yu) 國土空間、生態環保等專(zhuan) 項規劃及能耗雙控政策的銜接。堅決(jue) 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強能源行業(ye) 綠色標準建設和綠色技術創新,協調落實好能源資源開發和重大工程建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綠色生產(chan) 。

加強煤炭開采生態環境保護。統籌謀劃煤炭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落實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煤炭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jia) 管理的通知》,規範煤炭礦區總體(ti) 規劃環評管理,優(you) 化煤礦項目環評管理,根據環評批複要求實現綠色開發。督促煤礦企業(ye) 嚴(yan) 格落實煤矸石排放、林地占用、土地複墾等環境保護有關(guan) 規定,依法依規組織生產(chan) 。積極推廣煤礦充填開采先進經驗,鼓勵煤炭企業(ye) 因地製宜應用煤礦充填開采技術。

持續優(you) 化煤電布局和裝機結構。督促落實屬地責任,製定關(guan) 停整合方案,按照關(guan) 停拆除、升級改造、應急備用等方式,對重點地區30萬(wan) 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chan) 供熱半徑15公裏範圍內(nei) 的落後燃煤小熱電完成關(guan) 停整合。因地製宜做好煤電布局和結構優(you) 化,穩妥有序推動輸電通道配套煤電項目建設投產(chan) ,從(cong) 嚴(yan) 控製東(dong) 部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地區新增煤電裝機規模,適度合理布局支撐性煤電。持續推動煤電節能減排改造。

六、加強能源創新能力建設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大能源卡脖子技術裝備和核心部件攻關(guan) 力度,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自立自強的能源科技體(ti) 係。

加強能源科技攻關(guan) 。研究製定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係統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方案,設立專(zhuan) 項重點推動。建立落實“揭榜掛帥”體(ti) 製機製,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進能源短板技術裝備攻關(guan) ,加快核電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瞄準找油找氣戰略重點,推動接續實施油氣開發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

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ti) 係。加強現有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台評價(jia) 考核,做好存量資源優(you) 化管理。結合氫能、儲(chu) 能和數字化與(yu) 能源融合發展等新興(xing) 領域、產(chan) 業(ye) 發展亟需的重要領域,研究增設若幹創新平台。推動首台套技術裝備示範和推廣應用。完善能源行業(ye) 標準化管理機製,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

提升能源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推進能源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積極開展煤礦、油氣田、管網、電網、電廠等領域智能化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微電網、多能互補等智慧能源與(yu) 智慧城市、園區協同發展。探索北鬥係統、5G、區塊鏈等新技術新裝備在能源領域的推廣應用。開展氫能產(chan) 業(ye) 試點示範,探索多種技術發展路線和應用路徑。

七、提升惠企利民水平

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大民生用能保障力度,推動能源服務進一步向欠發達地區延伸,紮實做好能源領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工作

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抓好《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的落實,複製推廣條件成熟的改革經驗。建立健全招投標領域優(you) 化營商環境長效機製,鞏固深化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專(zhuan) 項整治成果。落實《關(guan) 於(yu) 全麵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 持續優(you) 化用電營商環境的意見》,在全國推廣三零”“三省服務。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麵推行電力業(ye) 務資質許可告知承諾製。

加大清潔取暖工作力度。因地製宜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建立健全清潔取暖政策體(ti) 係,確保取暖設施安全穩定運行,實現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研究探索南方地區清潔取暖,在長江流域和南方發達地區,鼓勵以市場化方式為(wei) 主,因地製宜發展清潔取暖,培育產(chan) 品製造和服務企業(ye) 。研究推進西南高寒地區清潔取暖改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電網、天然氣管網等建設。

改善鄉(xiang) 村用能條件實施農(nong) 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針對東(dong) 、中、西部地區製定差異化目標,重點支持脫貧地區,補齊農(nong) 村電網短板。加大農(nong) 村低電壓和頻繁停電的治理和改造力度。因地製宜推進清潔能源在農(nong) 村地區利用。配合指導地方做好光伏扶貧項目資產(chan) 管理、運行維護、收益分配、補貼發放等相關(guan) 工作。

提升城鎮電網智能化水平。按照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工作思路,持續推進城鎮智能電網建設,推動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廣供需互動用電係統,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多元化接入需求。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社會(hui) 主義(yi) 先行示範區、長三角一體(ti) 化等區域智能電網建設。

八、持續提高能源治理能力

堅持能源行業(ye) 管理法化、規範化,強化立法、規劃、改革、標準和監管的作用,不斷完善能源治理各項製度,提高能源治理水平,有力推動能源革命。

完善法律規劃和標準體(ti) 係。加快《能源法》《電力法》《煤炭法》《石油儲(chu) 備條例》《能源監管條例》製修訂。深入推進反壟斷、公平競爭(zheng) 審查相關(guan) 工作。印發實施十四五現代能源體(ti) 係規劃和分領域能源規劃,製定規劃實施方案,確保規劃有序實施。落實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研究編製黃河流域能源轉型規劃、新疆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落實《關(guan) 於(yu) 加快能源領域新型標準體(ti) 係建設的指導意見》,建設能源標準信息化服務平台,推進能源行業(ye) 標準公開,強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務。

加快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擴大市場化交易電量規模。推動第一批電力現貨試點地區開展更長周期結算試運行,穩步擴大現貨試點範圍。進一步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範運行增量配電試點項目落地。積極推進新能源“隔牆售電”就近交易。有序放開電網企業(ye) 設計、施工等競爭(zheng) 性業(ye) 務。推動製定管網調度運營管理辦法(含管容分配、托運商等製度,有序推進油氣管網公平開放。穩步推進油氣交易平台建設。做好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海南能源綜合改革工作。

強化能源行業(ye) 監管。落實《關(guan) 於(yu) 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加強後續監管的指導意見(2020版)》。建立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省級能源主管部門之間上下聯動、橫向協同配合的監管機製。實施《2021年能源監管重點任務清單》,加大對重大能源規劃、項目落實和市場秩序監管,將生態環保落實情況作為(wei) 一項持續性監管內(nei) 容。推進電網、油氣管網等自然壟斷環節監管機製改革,加大規劃落實、公平開放、運行調度、價(jia) 格成本、社會(hui) 責任等方麵的監管力度。

九、加強能源國際合作

堅持互利共贏,依托我國強大市場優(you) 勢,深化能源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務實合作,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努力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深化設施聯通和產(chan) 能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綠色、開放、廉潔理念,高質量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推進與(yu) 周邊國家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聚焦重點國家和重點項目,以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為(wei) 目標,開展電力、油氣、新能源、核電等領域合作。拓展與(yu) 發達國家能源合作空間,推動企業(ye) 間按市場化原則開展合作,加強雙邊和第三方市場合作。

加強技術交流與(yu) 合作。深化中歐智慧能源、氫能、風電、儲(chu) 能等能源技術創新合作,推動一批合作示範項目落地實施。發揮各地區位優(you) 勢,深化區域和次區域合作,加強與(yu) 能源國際組織交流合作,加強聯合研究,拓展對外培訓交流。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根據疫情防控和全球形勢變化,加強國際能源市場分析和預測,適時研究提出應對舉(ju) 措,化解重大風險。統籌推進境外項目疫情防控和生產(chan) 建設,通過多種途徑緩解境外中資企業(ye) 和項目困難,堅定維護中國企業(ye) 海外合法權益。

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和有關(guan) 能源企業(ye) ,要依據本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區和企業(ye) 的實際情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穩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新聞留言

* 昵稱:

不能為(wei) 空

* 內容:

不能為(wei) 空

服務熱線

4000-980-986

微信服務號